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docs: 1-3-mirror-stage-narcissism-and-aggressivity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Glomzzz committed Dec 19, 2024
1 parent 0a8cd17 commit 9475c32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3 changed files with 423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209 changes: 209 additions & 0 deletions docs/lacon/1-3-mirror-stage-narcissism-and-aggressivity.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209 @@
---
category: philosophy
date: 2024-12-17 04:21
tags:
- 拉康精神分析
- 镜像阶段
- 自恋
- 侵凌性
- 社会批判
icon: /assets/icons/mirror.jpg
---

<p align="center">
<img width="720" src="/assets/icons/mirror.jpg" alt="logo">
</p>


# 1.3.镜像阶段-自恋与侵凌性

> **真实,绝非表象所呈现的那样简单。**
自恋与侵凌性的关系——这个主题涉及到了整个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构成。

# 拉康与弗洛伊德的力比多之别

- 自恋与自卑的结构是一样的

我们曾提到:镜像阶段的认同是自恋式的认同
- 自恋:以**自身的身体**作为爱的对象的爱情方式
- 弗洛伊德称自恋:将自由游动的力(**力比多**)倾注到**自我**身上
- 表现形式:婴儿将镜子中的形象认同为他自己,产生迷恋,并逐渐用这个镜子中的形象取代了自体的位置
- 拉康:自我便出现在这个异化并迷恋自体形象的时刻,因此镜像阶段的异化认同与自恋是密切相关的
- 再提一下:"镜"并不一定是物理意义上的真的镜子,也是意指任何具有反射作用的事物
- 对一个主体来说,任何一个他者都可以成为一个镜子,并通过他们的表情与行为来反映出他们的像

弗洛伊德:**力比多**是生命体本身自带的一种内在的原始的动能和力量。

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内涵,而拉康对于弗洛伊德大刀阔斧的改造就在于把弗洛伊德生物学内核的观点提升到语言学的层面。

所以对于拉康来说,力比多虽然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力,但却是一种**主体经由语言媒介而与外在世界形成的一种欲望关系**

这一点作为区分拉康与弗洛伊德的关键,希望切记,因为它们经常被混淆。


# 自恋

**自恋**(narcissism)是力比多大量倾射于自身的一个结果
- 弗洛伊德的定义:力比多在自我中的投注
- 拉康的定义:受到镜像的爱欲性吸引
- 此种**爱欲性的关系**构成了自我在镜像阶段中借以形成的**原初认同的基础**

自恋与自卑背后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因为自卑也是力比多大量倾射于自身的结果。

## 被镜子所结构

我们已经讲过:**在镜像阶段的自我是一种想象性的自我**——即我认为自己所是的那个样子。

请仔细留意一下照镜子这件事——当一面镜子摆在你面前时,你往往会在那一瞬间就被镜子所**结构**了,不管你认为你自己是自然之态还是做作之态,你所能组的就只有两件事:要么**迷恋**,要么**拒斥**
- 迷恋:不断地摆弄自己,做出各种表情,沉迷其中——比如现代社会的自拍
- 拒斥:反感镜中的像,不想看到镜中你所映射出的样子,惺惺走开——-比如有的人会讨厌照相或听到自己的声音

对镜像完全无感的人可以说是几乎不存在,有的只是程度上的区别,所以可以总结:当你面对着一个镜子时,它根本不会给你什么恰如其分的选择——所以**主体是被镜像所结构了**

对于我们所做的选择,迷恋可以说是**自恋**,拒斥可以被称为**自卑**

## 自我的他者性

拉康:**自我本就是一个他者,这个作为他者的自我完全属于某种结构的产物——是由他者的话语与目光作为中介所结构出的自我**

所以不管你是自己认为 "我是天才" 还是 "我是废物", 这都是一种想象性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并非是由个人的成功或失败来决定的,而是由他者所决定的——成年以后,能够反映我们形象的镜子,往往更多的是他者的目光或反馈:
- 如果他者这个中介所反射出的你是好的,那么你就很容易迷恋自己而变得**自恋**
- 而他者若反射出的你是不好的,那么你就很容易拒斥自己而产生**自卑**

### 关于育儿

以此我们可以稍微谈一谈育儿的问题:
- 如何培养一个**自卑**的孩子?
- 那就总是给予他负面的反馈
- 如何培养一个**自恋**的孩子?
- 那就总是给予他正面的反馈
- 如何培养一个差不多的孩子?
- 有条件地给予孩子爱与关怀:表现得好就肯定,反之否定,

许多母亲害怕自己的孩子考了较差的成绩而产生自卑的情绪,于是逼迫孩子努力学,直至孩子厌学也誓不罢休,并且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这简直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

作为一个神经系统尚不发达的小孩,比起几张试卷,老师的几句评语,孩子更有可能**以母亲的态度作为一个镜面来反射性地建构自我**——也就是说,即便是这个孩子考了0分,只要这个母亲的态度是正面的积极的啊,不会因此而贬低否定孩子,不会因此收回她的爱与关怀,孩子就不可能产生什么严重的自卑情绪。

相反,孩子之所以会因为成绩差而自卑,其根本原因是他觉得成绩差会招致母亲的否定,而由于害怕母亲的否定。

### 他者之不整全

**自我是由他者建构的,但不同的他者返回的形态完全不同时,主体自然会选择那个最符合自己核心观点的那个**

### 力比多应去往何处?

自恋与自卑,其本质都是力比多过分的投注到自己身上的一种表现。

其实不管投注的是爱意还是恨意,继续发展下去的结果都是危险的。
这种自我与相似物之间的二元关系,必然会像古希腊神话的**纳西索斯**(水仙花)一样,将迎来毁灭性的结局。

只有将**利比多**转而投注到自我以外的事物上,主体和社会才能够正常运转起来。

而这一部分,留在我们讲**俄狄浦斯情节**的时候再来解决。

# 侵凌性

**侵凌性**(aggressivity)并不等于侵凌,后者是一种暴力,但前者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
- 它不仅存在于暴力当中,也存在于****当中;
- 它不仅存在于邪恶当中,也存在于我们所谓的很多**美好**当中;
拉康所说的侵凌性,实际就是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侵凌性不一定指攻击性或者侵犯性的行为。

其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精神意象**,比如苛求的语气,停顿,迟疑,音调变化等等。(这仅仅是表现形式!)

侵凌性是存在于人类主体当中的一种**普遍性**的精神结构:**只要有两个主体存在,就会有侵凌性**

侵凌性不一定要付诸行动,它常常表现为精神结构中的**隐蔽意象**

## 自恋与侵凌性的共生

当我们谈到侵凌性的时候,都不可避免的要带上自恋这个概念,因为在拉康的事业里,**自恋与侵凌性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镜像阶段**是一种**自我与相似者之间的二元结构**
- 在这种二元结构中,**利比多**除了投注到镜像之上以外,别无其他选择。
- 而正是由于大量的利比多投注到了镜像之上,**也将形成一种更为强烈的矛盾与反差**

**侵凌性**首先出现在自我与他的相似者遭遇之际,这使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对他人欲望对象的欲望**。比如说,喜欢购买明星同款。

自我与镜像的关系,即是一种**自恋性的认同**也是一种**侵凌性的关系**
- 在镜像阶段,幼儿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影像,与自己破碎的身体相比他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而欣然接受。
- 这种对比必然在镜像和真实的身体之间带来一种**侵凌性的张力**

**镜中之像的完美****实在身体的残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形象的完整性直接以解体和破碎威胁到身体——因为他所认同的终将是一个与自身异化的形象。
- 因为他在镜像认同中形成的**统一协调的自我形象**与他在现实中体验到的**碎片化的身体经验**之间的不一致,终将会将他从魅惑的痴迷的凝视中惊醒。

**镜像认同的自恋激情**在自我身上激发了巨大的能量——

**当自我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受到挑战和威胁时,这种巨大的能量就会立即转变成原始的侵凌性。**

因此,随之发生的对于镜像的认同便隐含着与**相似者**之间的******侵凌**的矛盾情感,**构成了未来的所有认同形式的基础**

## 自恋中的侵凌性

**侵凌性**也是自恋的一项基本特征,自恋因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从**极端的自爱**转向**自恋性的自杀式侵凌**的相反极端
- 这就是为何**疯狂的爱意**会转化成**极端的痛恨**
- 这就是为什么**众人热爱追捧偶像,塑造偶像与毁灭偶像**的根本原因

从根本上说:
- 侵凌性是自恋的认同模式所固有的倾向
- 主体在**自恋式认同**中也必将产生对自我和他人的**侵凌性关系的能量和形式**

在此,我想要结合一个司空见惯的生活经验来谈一谈我们上面所提到的:

**当自我的完整和统一受到挑战和威胁时,这种巨大的能量就会立即转变成原始的侵凌性**

## 批判:自律给我自由

在现代社会中,所流行的不仅仅是**通过消费购买商品来建构自我**,还兴起一种名为**自律给我自由**的高级文化。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福柯的规训****阿尔都赛的意识形态**来结构一下,但今天我们先来以**拉康的精神分析**来解构一下:

**毫无戏谑性成分的说,强迫性自律的本质是一种侵凌性。**

我曾看到一个极其自律的up主,因为逃了前一天的健身课而格外内疚,于是马上预约了第二天早上七点的训练,七点健身需要六点起床,六点起床意味着早早睡觉,这不仅是一种**被驯化的自我规训**,对于自身的侵凌性也隐藏其中。

由于将**自我**认定为是一个**能够良好的操纵自己身体的理想形象**——这一次逃课意味着**理想自我**面临着破碎与解体的风险:
- **怎么回事?我怎么可能不能完美地操控自己的身体呢?**
为了证明自我具有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必须要再一次地通过行为来证明
- **我是可以灵活的操控我的身体的**
以此,才能将这个快要破裂的自我形象粘合起来。

于是必须马上预约下一节课,并且这一次的挑战要更加困难。而我就是要通过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比如一大早就起床健身,如此才能证明我是完整的,我是统一的,我的身体是协调的,我是能够灵活的操控自己的,从而将**理想自我**保持到想象中的站位上去

因此,怎么可以说这种自律的背后不是一种自我侵凌性呢?

拉康说:在现代社会的解放了的人身上,这种破裂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在的裂痕,这就是**自我惩罚的神经官能症**

## 社会文化中的侵凌性

侵凌性上升到文化层面,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这通常表现为一种恃强凌弱或者说慕强文化,阳性文化。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掘一个现象,几乎每一座城市的地标式建筑都是高耸入云的,他们必须同时具备大,辉煌与叹为观止等特征。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对于侵凌性不是严厉打击,相反是赞扬与鼓励。

拉康说:**在正常的道德中,侵凌性是常常与力量这个优点相混淆的。**

由此,在我们的文明中,侵凌性所处的突出性的地位可见一斑。

拉康认为:人类文化对人所固有的侵凌性表现出的忽略,不是因为对侵凌性的完全无知,而是因为社会文化对侵凌性有着过分的褒扬:
- 在中国文化中表现为赞赏阳刚之美
- 在西方文化中则表现为倡导竞争

只有联系到人所固有的侵凌性,我们才能理解**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才能理解**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

现代社会将**侵凌性**表达为“**自我的发展**”,并在道德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我们的社会似乎正忙于一种整个物种范围内的技术大业——侵凌性的种子在**空间范畴**中对应的是**扩张和战争**,在**时间范畴**中对应的是各种各样的**焦虑**,正是在这两种张力的汇合点上,**主体承担了原初的分裂**

**我们为何要批判资本主义?我们为何要批判科学至上主义?**

其理想背后是希望注入一种反思,因为如果不反思:美好的背后就只有道德和人道,如果不能深入反思,又怎能看得见美好的背后有着侵凌性的支撑呢?而我们所有的美好,谁又清楚是经由多少压抑,多少缝合,多少美化与虚构所达到的呢?

**真实,绝非表象所呈现的那样简单。**

12 changes: 12 additions & 0 deletions docs/lacon/1.3.镜像阶段-阶段性测试.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12 @@
1. (判断题)拉康希望我们把它的理论当作真理而传承下去。
2. (填空题)镜像阶段借助的三个最重要的外部理论是什么?
3. (判断题)镜像实验是拉康本人的发明
4. (判断题)镜像阶段所说的镜子就是真实的镜子
5. (简答题)拉康为什么说人的诞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早产?
6. (简答题)镜像阶段中,婴儿认同自己的形象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提示:婴儿是自己慢慢认同镜像的,还是借助了什么外部的力量。
7. (简答题)为什么说任何自我都是理想自我都是一种想象性的误认?
8. (简答题)自恋和自卑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9. (简答题)为什么说“侵凌性是自恋的认同模式固有的倾向”?
- 提示:想一想为什么自恋和侵凌性是相辅相成
10. (论述题)就身边的例子来谈谈侵凌性在文化生活当中的体现。
Loading

0 comments on commit 9475c32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